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AI时代,李彦宏如何带领百度继续先人一步?

AI时代,李彦宏如何带领百度继续先人一步?

发布时间:2024-11-14
浏览量:94

“百度不是要推出一个‘超级应用’,而是要不断地帮助更多人、更多企业打造出数百万‘超级有用’的应用。”11月12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24百度世界大会上讲道。
继“不要卷模型,要卷应用”之后,李彦宏对大模型的落地发展又有了新的论断。这也是当下大模型行业的真实写照。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关注如何让AI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尽快落地,进入更多的用户场景。
据百度官方透露,如今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达到15亿次,相较一年前首次披露的5000万次,增长了近30倍。更关键的是,李彦宏发现过去18个月到20个月里,大模型领域最显著的变化,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当大模型的性能越来越高,门槛却越来越低,从业者也越来越多,新的机会也随之而来。在李彦宏看来,智能体就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并将迎来它的爆发点。
为此,李彦宏在今日的世界大会上发布了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0代码产品以及四大智能体(公司类智能体、角色智能体、工具类智能体和行业智能体)。在他看来,借助这些工具以及生成式AI的颠覆性功能,将让每个人都具备程序员的能力。未来5~10年,每个会说自然语言的人,无论是说英文还是中文,都能具备程序员的能力。
李彦宏此前见证过这样的技术迭代带来的震撼。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在图书馆苦苦学习的汇编语言,如今早已没人使用,人们都在用Python或者C++。他认为这样的技术颠覆还将延续,“再过5年至10年,也许没有人会再使用Python或C++了,他们用英文或中文就能做想做的事,世界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3年1月,百度年会上,李彦宏宣布深度学习研究院成立,并担任院长。李彦宏认为,“这应该是全球企业界第一家用深度学习来命名的研究院”,随后开始了对AI的持续投入。10多年时间过去了,李彦宏在深度学习、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自动驾驶、AI芯片等前沿领域投资,让百度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的AI生态型公司。
而李彦宏10多年来的坚持也正在迎来阶段性成果。近日,沙利文发布报告《2024年全球AI生态全景概览》,在全球AI生态全景中,百度与谷歌、OpenAI位于AI-Native Giant同一象限。


来源:《2024年全球AI生态全景概览》报告

一个新的命题也呼之欲出:AI时代,李彦宏如何带领百度继续先人一步?

百度的一把手工程
创始人对一家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技术变革的时代尤甚,因为这往往影响着一家公司的战略方向、决策速度以及可撬动的资源。
数月前,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撰写的《创始人模式》一文,就不仅在硅谷科技圈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也在国内商界引发众多讨论。该文章通过Airbnb创始人兼CEO Brian Chesky的经历,讲述了创始人总是被告知要像职业经理人那样管理公司的糟糕结果,并引出两种不同的公司经营方式:创始人模式和经理人模式。
在Paul Graham看来,雇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并让他们在岗位中做好本职工作的管理理念是错误的,而他更推崇的是“创始人模式”,该模式主张CEO应深入参与公司的各项细节,注重微观管理,能够随时与员工交流,并可以绕过常规渠道纠正细节问题。
放眼全球,马斯克就是创始人模式的实践者。他将自己描述为一个“nano manager”,即比“微观管理者”更细致的管理者。这种管理方式意味着他深入到公司的每一个细节,亲自参与决策和操作,这种管理方式也帮助他在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等多个领域进行创新。
而李彦宏也是创始人模式的亲身实践者。在ChatGPT诞生之后AI大模型爆火的2年时间里,李彦宏成了AI领域最活跃的大佬,也是初代互联网大佬中至今仍然活跃在企业管理一线的企业家。从文心一言的发布到百度所有业务的AI重构,李彦宏始终还保持在管理一线。

2024百度世界大会,李彦宏。来源:受访者

李彦宏很警惕借势大模型的技术爆发而带来的假嗨。过去2年多时间里,他⻅到很多企业,上上下下都很重视这次机会,但是对问题的本质理解不深。“CEO把这个任务交给IT负责⼈,IT负责⼈和⼯程师天天痴迷于‘震撼发布’‘史诗级更新’‘iPhone时刻’‘炸裂’等宏⼤叙事,都想去⾃⼰搞个基础模型,或者执着于去挑选⼀款评分⾼的⼤模型。”
因此,2023年3月,百度文心一言发布后,李彦宏马不停蹄在内部展开了用大模型重构一切业务的行动。一年半时间过去了,除了新兴的AI业务外,百度的一部分经典应用也开始长出第二曲线。
比如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的百度文库,在经过AI重构之后,已经从一个文档共享平台进化为“一站式AI内容获取和创作平台”,其将应用场景拓展到了学习办公、家庭教育、娱乐消费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10月,百度文库AI用户数累计超过2.3亿,AI功能累计使用次数超过28亿。
2023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发布了新搜索、新地图、网盘、文库等十余款基于文心大模型4.0重构的AI原生应用外,甚至还亲自下场,手把手教创业者们做AI原生应用。这些应用通过AI技术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效率。
半年之后的百度CREATE大会上,李彦宏又发布三大“开箱即用”的AI开发工具,分别是AgentBuilder、AppBuilder和ModelBuilder。这些工具旨在降低AI应用开发的门槛,使开发者能够更便捷地利用文心大模型进行开发,让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一起创造世界。
如今的百度世界大会,李彦宏带着百度内部开发应用和智能体的经验,给行业打样,并提供了门槛更低、天花板更高的无代码搭建工具。

创始人的野望
“创始人模式”的管理理念,也让公司创始人在更宽广的视野之外,聚集公司之力作出更有先见性的决策。
在大模型创业火热之初,李彦宏就强调“大家卷模型,不如卷应用”“没有应用的大模型不值一提”等等。当一众怀揣着技术梦想的创业者涌入大模型领域创业时,李彦宏明确指出,目前中国的大模型太多,但AI原生应用太少,因此需要更多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开发。
经历一年多摸索,当Perplexity横空出世之后,越来越多创业者发现,确实如李彦宏所言,即便没有自研的基础大模型,如果能通过应用切中用户的精准需求,同样能够赶上AI的热潮,并造就非凡的成就。

来源:受访者
应用论之外,李彦宏也是坚定的商业化大模型拥趸。他直言,同样参数规模下,开源模型的能力不如闭源的商业化大模型,如果开源想能力追平商业化大模型,它需要有更大的参数规模,这意味着推理成本更高、反应速度更慢。
目前,市面上很多人拿开源模型来做改款,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但在李彦宏看来,“这就变成了一个孤本模型,既无法从基础模型的持续升级中获益,也没办法跟别人共享算力”。
此外,近日开放源代码倡议(OSI)邀请的一部分专家也开始重新思考,Meta 和 Google 的免费模型(任何人都可以检查和调整)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开源,“因为许可证限制了用户可以对模型做什么,而且训练数据集不公开”。
李彦宏也呼吁大家要避免掉入“超级应用陷阱”,觉得一定要出现一个DAU10亿的APP才叫成功,他认为这是移动时代的思维逻辑,AI时代,“超级能干”的应用比只看DAU的“超级应用”恐怕要更重要,只要对产业、对应用场景能产生大的增益,整体的价值就比移动互联网要大多了。
在李彦宏看来,大模型发展的过程必然要经历这几个阶段:
第一,Copilot阶段。即大模型在一开始是对人进行辅助,最后生成的东西需要人把最后一道关,等我们确定它的效果是OK的,各方面都没有错误才会将其向外界发布;
第二, Agent智能体阶段。外界对于Agent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核心要义是它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具备自主使用工具、反思、自我进化等能力;
第三,Al Worker阶段。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大模型能够像人一样做各种各样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各方面的工作都可以独立完成。
而智能体正是他最看好的AI原生应用发展方向。李彦宏认为,智能体相当于PC时代的网站和自媒体时代的账号,它最明显的特点是门槛足够低,谁都能上手,天花板又足够高,可以做出非常复杂、非常强大的应用。他认为,将来会有数以百万量级的智能体出现,形成庞大的智能体生态。
此前,百度推出文心智能体平台,并于2024年7月5日起,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免费开放文心大模型4.0,截至2024年11月,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已经吸引了15万家企业、80万名开发者入驻。
这次,百度发布的秒哒则是“一个不需要写代码就能够实现任意想法的软件,一个由大模型和智能体组成的全新的软件,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多智能体协作工具”,这无疑让大模型的发展又向前迈了一步。

听得见炮声,看得见灯塔
过去十多年,李彦宏在AI投资、布局上的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内,让百度开始尝到时代的红利。
2023年9月7日晚,《时代》周刊发布了首届全球百大AI人物,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等企业家一起被评为全球AI领袖。
李彦宏与马斯克、黄仁勋等人的获奖,同样也是一次“创始人模式”的胜利。创始人模式鼓励创始人直接参与公司运营,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动创新。与此同时,在巨大的变革、机遇面前,由于创始人直接参与决策,减少了管理层级,使得大公司的决策过程也能更加高效,面对竞争和市场变化时迅速作出反应。
在李彦宏的评语中,《时代》肯定了李彦宏对AI的长期投入及百度在AI方面取得的多项成就,称“李彦宏是中国最杰出的未来主义者,长期投身于AI发展的浪潮。”未来主义者代表的是一种AI技术信仰和长期主义,而长期投身AI发展浪潮,则代表了另一种置身事内的状态。
李彦宏曾在演讲中总结过百度创新的方法论—— “反馈驱动创新”。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不断获得用户和客户的反馈,“摸着‘反馈’过河”才能实现。这何尝不是一种“置身事内”才有的清醒——听得见炮声,看得见灯塔。

点赞

收藏

转发

手机扫码查看/分享
为你推荐
15000万
其他方向
申报日期: 2024-01-01 / 2024-12-31
40天后截止
订阅通知 我要咨询
10000万
产业升级
申报日期: 2024-10-28 / 2024-11-30
9天截止
订阅通知 我要咨询
10000万
招商引资
申报日期: 2023-09-13 / 2024-12-31
40天后截止
订阅通知 我要咨询
10000万
招商引资
申报日期: 2023-09-13 / 2024-12-31
40天后截止
订阅通知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