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资讯
申报通知
立项公示
政策新闻
产业政策
立项查询
查企业
查课题
政策工具
高新评测
专精评测
政策匹配
政策月历
政策计算器
政策及时通
项目专题
国家高新
专精特新
企业服务
知识产权
财审税审
科技查新
成果评价
标准制定
法律服务
注册/登录
开通会员
当前位置:
政策资讯
- 独家对话王小川:大模型创业公司,都要走出互联网大厂的射程
独家对话王小川:大模型创业公司,都要走出互联网大厂的射程
发布时间:2024-09-30
浏览量:525
“用大模型造医生”,是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当下正专注做的事。
2024年8月28日,百川智能与北京儿童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推出“一大四小”五款AI医疗产品,用AI赋能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以及区域均衡布局。
王小川这样解读这次合作的意义:“我们认为有机会在3年内打造出具有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水平的AI儿科医生,相当于造出了100万个主治医师,足以覆盖全国乡一级的诊所。”
大模型厂商们拼抢激烈的C端应用市场中,并没有看到王小川和百川智能的身影。即便在此之前,百川智能也推出了“百小应”,可与Kimi、豆包等产品竞争。
他认为这是危险的,一旦互联网大厂集中资源和精力竞争,胜算不大。“走出大厂的射程,是AI创业公司都面临的问题。”
历经一年半的探索,当大模型技术的演进曲线从陡峭趋于平缓,AI大模型厂商们开始变得更务实,一边探索大模型性能的边界,一边关注商业化应用的落地。
但在王小川看来,太多人都是把大模型当成效率工具、计算器、电脑,新的时代到了,人们始终还是在老范式里面想问题。
他认为,大模型落地应该是寻找那些知识密度最大且供给不足的行业,找到短缺提高供给,而不是大家一起琢磨出新的一个没有满足的需求。
王小川还强调,
他不是在用大模型做医疗,是因为医疗才来做大模型的。他发现,大家太容易对技术仰望,但却对技术产生的成果又是一种鄙视的状态,觉得有所谓的“奴仆”给我服务,太分裂了。
王小川知道AI大模型造医生现在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医疗事关生死,技术上到底靠不靠谱?国家政策法律批不批?商业模式怎么建?被问多了后,王小川找到一个特别简单的答案:“那你怎么看无人驾驶,如果出了车祸,无人驾驶同样事关生死,能不能上路也有交通法规,这些担忧不都有吗?那无人驾驶大家干吗做呢。”
2个月前,百川智能完成A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达50亿元人民币。目前,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及多家顶级投资机构都是其股东。
作为2023年4月成立的第一批国内AI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掌舵人王小川当下的心态如何?他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有哪些思考?如何看待创业公司与互联网大厂的竞争?王小川的回应给出了部分答案。
谈入局:大模型造医生,我早就想好了
今年落地方面的感受和体验是怎么样的?
王小川:
去年4月下场时,我提到“超级模型+超级应用”。如何理解模型和应用两个关系,还有大厂跟创业公司的关系这些问题,那会都已经想明白了。一路走过来,我在技术领域的言论现在已经开始成为共识,比如谈到语言比多模态更和智能有关,OpenAI已经开始实践了,弱化多模态的方向,强化学习要加强。
在应用驱动侧,我认为医疗是这波变革中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应用。大家找了半天找不着,但是我找着了大家也不信,这是我们自己内部的状态和在行业中的位置。
一出手就专注在医疗吗?
王小川:
对,去年没有大声喊。我是因为医疗来做大模型的,不是用大模型做医疗。其实,
在我的世界观里面,这一代(技术)最大的进展是语言变成了数学,不是多模态的事。
语言变数学,是人类文明中的重大进步。上一次是把物理变成了数学,是牛顿干的,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于是这就变成一个数学问题,这是了不起的进步。这一次,语言背后的知识、思考、沟通就变成数学问题了。语言变数学之后就知识、思考、沟通变数学,这是最大的变化。
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东西是做生命的数学模型。
造医生不是一个垂直语言问题,是用AGI走通,用生命模型走的。在我心中,这不是做个垂直的事情,也许应用领域是垂直的,但是用的模型技术是通向未来的。这是我底层的思考,并不是大家讲做医疗就是做垂直应用去了。
当然现在医疗还面临很多质疑:技术上到底靠不靠谱?事关生死那是非常严肃的,国家政策法律批不批?商业模式怎么建?一堆问题。我后来找到一个特别简单的回答方法,你怎么看无人驾驶?如果以上问题是不做的原因,那无人驾驶大家
干吗
做呢?
也许大家天然认为医疗场景比驾驶场景要解决的问题更复杂。
王小川:
(造)医生确实比这难,但当你谈生命问题和行车法规问题时都是在一个大类里的。医疗是唯一一个要做服务和科研的行业,是因为整个医学的认知是不足的,必须要在实践当中找认知,所以不要认为单个医生多强——满打满算,单个医生一辈子看3万个病人,但大模型今天能够把所有的数据放一块,甚至能像医生一样地看1000万个病人。
谈路径:得医生者得天下
大模型在医疗场景当中,跟医生的结合,或者对医生的赋能是什么?
王小川:
短期是把成熟医生的经验赋能给它,长期会超过医生。今天我们对技术还处于一种蔑视的位置,之前很多创业者探索过这个领域,更多是模式导向的,连接医生,但医生供给不足的问题没有解决。
2016年我学会了一句话,叫“得医生者得天下”。
互联网是一个匹配逻辑,拿到一边去撬动另一边,或者发现隐藏需求的产品思维模式,成天琢磨的是还有什么潜在的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但是医疗不是这样的,医疗是个供给驱动的,你的需求很明白,就是要治病。医生供给是不足的。
现在您做的事医院是买单方吗?
王小川:
短期可能是医院买单,但最终的买单方应该是保险、政府或者个人。在我的逻辑里,不是帮助医生,是造医生,我们不是在院内,是要走向院外。
医生对我们而言是朋友关系,但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他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我们已经跟北京儿童医院合作,倪鑫院长明确提出,造100万个可“居家”的儿科医生。我们提了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改变大家的就诊路径:原来技术都是在医生背后,给医生提供CDSS,在医院里做智能影像的读片系统,而我们是从院内走向院外,甚至从线下走到线上。造医生这事是必须干的。
为什么是儿科?
王小川:
儿科对改变路径的需求最为迫切。小朋友隔三差五就生病,家长不放心就请假去医院,甚至半夜要去急诊,去了还可能交叉感染,特别是流感大暴发时期。其实80%的儿科疾病是不需要去医院的,这是院长讲的。去医院就诊对患者的成本很高,医院的体验也不好,那怎么能让他别来?就类似国家提倡的分级医疗,通过该路径实现医疗供给的普及化。
刚刚您反复提到“造医生”这个词,相当于它要具备医生的判断能力?
王小川:
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尤其是沟通能力,不是说材料准备好了你帮我做判断那一下,问诊反而是它最核心的能力。问诊今天还是刀耕火种,还在靠医生这张嘴,没有被标准化过,问题问得不对,就得不到好答案。我们对标的是美国的全科医生,他会的事儿,我们就该会,他不会的事你别指望我会。
对你来说是一个逐渐打磨的过程,还是第一天起步你就想好要怎样去做?
王小川:
我在2018年说了两件事:一是“当机器掌握语言,强人工智能就到了”,二是让数字家庭医生去赋能基层,这里讲的不是在院内的赋能。后来,我还发文章说在未来5到10年可以看到这件事情做起来,就是到2028年。
谈思维:不要在过去的范式里思考问题
我们一圈聊下来发现很多通用模型公司在找场景落地体验,大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医院这个场景怎么样?
王小川:
太多的行业人都是把大模型当成效率工具,计算器、电脑在想这个事了,大模型公司、投资人、应用方都是这种思路。新的时代到了,我们始终还是在老范式里面想问题。
举个典型的例子,当时一个头部公司核心项目的参与人跑来问我,大模型这个事靠谱吗?我说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他说7位数乘法都不会做。我接着问,那你会吗?你坐我面前作为高管也不会7位数乘法,为什么要指望它会?
大家的思维出问题了,我们在“造人”,不是在造工具。
实际上,我提的“造人”是造伙伴的角度,大家开始提的概念叫助理。助理就是错误的理解,我们老觉得人高级它低级,它是帮你打杂的,我动脑子你动手,助理是帮你动手的角色。有调侃说,我们想让机器去扫地洗碗,让人去写诗画画,结果今天机器写诗画画了,人还在扫地洗碗。
今天我们认为更高级的不是在造助理,是造顾问,它比你更有知识。什么行业是知识密度最大且供给不足的?这是正确的打开路径。
找到短缺就要提高供给,而不是大家琢磨出新的一个没有满足的需求。
把它当成一个生产力工具的想法从根上就有错?
王小川:
对。大家老说(要做的)要么杀时间的,要么省时间的。杀时间是娱乐化的,省时间是提效的。那老师、医生、律师是杀时间的,还是省时间的?都不是,不要在过去的范式里思考问题。
跳出百川智能来看,大家在商业化的路径走过或正在走哪些弯路?
王小川:
一种是,我认为是“有眼下没未来”,比如立刻就赚到快钱的,你写个广告文案、写个PPT效果很好,没问题。但这只是一个小应用,在技术迭代过程中,不会成为主旋律。
另一种,觉得训练模型之后场景自然会来。这个我也不太认可,还要思考大模型跟搜索是什么关系,跟强化学习什么关系,都要完整思考,不是在一个单点上发篇论文就叫技术。
希望应用模型的企业,你看到他们对模型都有哪些误区?
王小川:
大家有点好高骛远,原来很多垂直产业互联网立马想的就是我要训练模型,转身从需求方变成了供给方。好多人找我们,问能不能帮我训个模型?我问他需求啥?他说我也不知道需求啥,反正我训个模型给别人用。
应用落地有两类现象,我们叫盲人摸象和小马过河。没看清世界是盲人摸象,这些人不知道模型为何物,到底是工具还是伙伴;小马过河是指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谈能力:对医疗有更多的理解和信仰
做医疗垂直大模型中间能力的匹配或者需要的切换是?
王小川:
我从没把它当成垂直模型,我们叫医疗增强。
通用模型解决不了医疗问题,对我来讲,核心是需要让团队对医疗有更多的理解和信仰。信仰和理解,这是需要事件和过程的。
前段时间我正好跟我们的技术同学讲,如果半年前让你往医疗上想你啥想法?他说我可能离职不干了,但现在呢?觉得真好。
我们跟北京儿童医院合作的核心是用他们的数据造“医生”,造医疗大模型,让“医生”跟患者、家长能直接接触到。
这样的话,对团队的能力要求很高,他们既要是AI专家,又要懂医疗。
王小川:
我们有医生团队,甚至有医生还会写代码。医疗圈的人,之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伤”了,讲什么都不兴奋。但是,当和他们讲到大模型造医生时,有少量的人能兴奋,甚至他们还想参与、贡献,那就是特别优秀的人选。
之前医院的数据是数据孤岛,这种情况下,作为模型公司涉及这个问题吗?
王小川:
我觉得有问题,但我知道医疗是比其他行业更有数据的地方了。这个行业已经有一定的数据沉淀,数字化也做得不错了,很多行业数字化都没有。
现在大家有个说法,大模型推理速度会降下来。
王小川:
对,一头是会数十倍地往下降,但是另一头也会是十倍甚至千倍地往上涨。因为让机器开始学会慢思考了,它推理完之后不是给你一个灵光一现的东西,它需要慢思考。这时,对推理的要求会变高。比如说,OpenAI会变慢,至少要思考10到20秒,这样单位成本下降了,但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答案其他成本都上去。
谈焦虑:走出互联网大厂的射程
今年感受到的行业实践是怎样的?B端和C端有什么不同?
王小川:
今年大家更焦虑了,直接想走C端路线风险挺高的。
在C端做事,如果没有厚度,只是在做模型as service这件事情,在共识里面创业公司是没戏的。一定得有产业厚度才行,要走出特色,做大家做不到的事,要比大家想得更远,而且不只技术上的更远,是在商业上、产业上想得更远,如果还是在大厂的能力范围内,这事没什么好搞的。
我觉得大家太容易对技术仰望,但对技术产生的成果又是一种鄙视的状态,觉得有所谓的“奴仆”给我服务,太分裂了。造助理不是错误,我们也做了百小应。但我认为,它不能代表大模型最前沿的东西。
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AI时代后,发现原来自己很多创业的逻辑是不适用的。你有什么心得?
王小川:
可能是几个变化:第一,核心的变化是产品的逻辑从PMF变成了TPF,PMF是产品和市场的fit,但是我们是供给侧改革,市场需求已经在那了,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能把它造出来,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所以从PMF变成TPF;第二,是从琢磨用户需求转变成了琢磨技术是否能实现产品的各种能力,以及产品研发从造工具变成造“人”。
大家今年和去年的焦虑也是有变化吗?
王小川:
去年焦虑买不到卡,今年焦虑有卡不知道该
干吗
。
赚不到钱,会算是焦虑的原因之一吗?
王小川:
我们绕过了大家竞争的主战场,没有这个焦虑。我的焦虑是让大家怎么能把医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信仰平衡好:别做技术的对医疗不关心,做医疗的也不追求技术。融钱、定方向、找人,是我们内部要不断升级的地方,但是钱和方向上我认为是清楚的。
依照你说的造医生的愿景,未来都会参与到医疗的哪些环节?
王小川:
短期肯定是先让儿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往基层走,使患者就诊的路径得以改变。再往下走,就能让医生有时间干更多事,这样对科研也会有帮助。当他能够实时跟患者打交道,能够帮着更好地收集整理全链路数据,这样就能有足够的数据。最终,你的医学模型是知道,什么样的人该给什么样的诊断和干预方法,在精准医疗里找到个性化的范式。
从去年到现在,您被投资人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王小川:
最早是怎么追上GPT-4是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今年是大家都发应用了,你们怎么看?现在不这么问了,他们觉得做医疗挺好的。
大厂和模型创业公司之间,接下来大模型创业公司会受到大厂的压力?
王小川:
肯定的,现在人才流动都开始往大厂流。走出大厂的射程,是这几个(创业)公司都面临的问题。所以大模型创业得走出共识,否则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如果一个公司被看得特别明白,那就不是一个创业公司了。早年间,字节跳动也
不
被看好,好多大厂聊过都放掉了——非共识才是意义。走出大厂的射程,是我们当初下场的第一性原理。
点赞
收藏
转发
手机扫码查看/分享
政策匹配
快速精准高效
一秒匹配
高新评测
一键评测得分
立即评估
专精评测
一键评测得分
立即评估
政策申报需求
问需求找服务
立即填写
热门搜索排行
排名
搜索指数
1
宝安区
1240553
2
高新
1052586
3
人才
1045109
4
国家高新
866730
5
专精特新
561549
6
贷款贴息
174303
7
名单
173244
8
工业设计
118847
9
品牌
40500
10
技术攻关
35200
展开
知识产权
软件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是指软件的开发者或者其他权利人依据有关著作权法律的规定,对于软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
¥1000.00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保护实现某项产品或方法的技术方案,因此可分为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
¥5000.00
代缴年费
对授权专利的权利稳定性进行监控,每年定期为权利人代缴专利年费。
¥100.00
商标服务
商标是用来区别一个经营者的品牌或服务和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标记。
¥730.00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是根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对具有独创性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进行保护的一种知识产权。
¥3500.00
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1000.00
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2000.00
PCT国际专利申请
《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根据PCT的规定,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
¥6000.00
展开
为你推荐
15000万
其他方向
龙华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024年龙华区十大行动计划项目
申报日期: 2024-01-01 / 2024-12-31
40天后截止
订阅通知
我要咨询
10000万
产业升级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扶持计划-2025年深圳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扶持计划-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申报日期: 2024-10-28 / 2024-11-30
9天截止
订阅通知
我要咨询
10000万
招商引资
福田区支持招商引资项目-2024年福田区招商引资-落户支持
申报日期: 2023-09-13 / 2024-12-31
40天后截止
订阅通知
我要咨询
10000万
招商引资
福田区支持招商引资项目-2024年福田区招商引资-落户支持备案
申报日期: 2023-09-13 / 2024-12-31
40天后截止
订阅通知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