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老字号特怕急加油

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老字号特怕急加油

发布时间:2023-08-29
浏览量:47

  老字号需要改革,全聚德更加需要。2018年开始,全聚德的净利润就步入下滑拐点,2019年的情况进一步恶化,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全聚德接连三年陷入亏损泥淖。但另一方面,老字号的改革就像走平衡木:又要保住老招牌,又得做出新花样;否则新的没创出,老的也没留住——也正因此,很多老字号宁愿固守原地,也不敢轻易迈出改革的一步。“既然叫老字号,就说明这个品牌已经有着深厚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有其在市场的固有定位,与消费者也形成了情感链接。”杨立强调,作为波士顿咨询(BCG)消费品业务的中国区负责人,她为许多消费品牌和餐饮企业的转型提供过解决方案,在她看来,老字号一定要基于已有资产进行二次创新,在管理、技术、营销等多维度构建与时代的相关性,否则改革风险很大。

全聚德

  1、“聚焦本地市场”

  过去的几年,全聚德集团遇到了不少问题,不仅业绩上面临挑战,来自市场和消费者的负面评价也比较多,你认为问题的症结是什么?

  周延龙:全聚德集团品牌在北京生根近160年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旅游市场的发展,随着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全聚德已经成为北京的一个招牌。

  大量的旅游人口,给我们带来了每年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和整个暑期——从6月中下旬到9月份——持续的市场火爆,这样算下来就半年了,也支撑了收入和利润上的增长。你也知道,我们很多店排队的问题很突出,但对我们来说,又不太可能常态化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这半年的排队难,另外半年或者8个月就可能会出现大量的供应过剩。

  全聚德曾经是旅游型企业运营逻辑,不光在餐饮领域,食品方面也是同样——一只真空鸭独大,卖了近30年,一有游客就能卖出去。过去我们对旅游市场的关注造成了对本地人群的忽视,所以才招致了消费者很多的诟病,疫情之下更加剧了这种矛盾,之前还有旅游人口支撑,这部分人群受到影响之后,业绩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能不能理解,如果没有遇到疫情这种极端情况,旅游主导的运营逻辑就不是问题了?

  周延龙:是问题。你刚才也提到了,全聚德其实从2018年、2019年已经出现了下滑态势,但那两年整体市场变化不大,甚至向好,所以说明问题不在市场,在我们自己。

  我是2019年12月中旬正式就任全聚德集团总经理的——40多天后疫情暴发,当时从内部看就会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就是食品板块增长乏力,之前最好的时候,食品与餐饮的销售收入比到过45:55,之后慢慢滑落到30:70;而餐饮则表面虚胖,除了那几家表现特别好的——北京的三大店或者四大店,其他门店大面积经营不佳,餐饮板块盈利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任何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我们不能保证一个产品就因为是老字号、是全聚德,就能一直卖下去。现在旅游市场恢复了,所以表面上看业绩也恢复了——但如果产品逻辑还是依循于老路,问题也会积累得越来越严重。过了疫情这三年,还想不明白这些事情,这个罪就白受了。所以我们在经营思路上做的比较大的调整,就是对本地市场的关注和投入。

  过去两年,我们重新改造了北京的几大门店,调整了菜品,把外卖业务也做起来了。全聚德的烤鸭是爆品,但一定不能单纯只做烤鸭,其他菜品应该融合当地口味,所以我们各地直营门店的菜单结构中,有30%的自选菜品是门店可以自由决策的,北京也是如此。比如城北地区的奥运村店和城南的马家堡店客群就不同:一个是商务加社区型,一个是纯社区型,所以菜单中大概有25%~30%菜品是存在差异的。今年从营收结构上来看,本地市场的增幅比旅游方面的更大,应该说我们这两年的努力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2、“赚有道理的钱”

  刚才提到来自市场的一些诟病,当时比较多的指责针对的是全聚德的服务费,上任之后你将这个费用取消了,当时全聚德面临的业绩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决定是不是压力更大?

  周延龙:说实话,从营收的角度,服务费这部分收入,相当于被硬生生地砍掉了。但这个钱能救命吗?救不了。却有可能进一步伤害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感情。所以取消服务费,一方面让消费者消除了心理上与老字号的距离感,也降低了消费的心理门槛。这是眼前和长远的一个权衡。

  原来我们讲老字号,提供的是国宴标准的服务,但是现在接待量这么大,做不到对所有客人都提供那种高规格的服务,而且更加年轻的消费人群也不再偏好这样的服务,那收取10%或15%服务费的道理又在哪里?所以当我们自己服务能力达不到的时候,就不能收。反之,我们也会收取包间使用费,但却没有一个投诉的,因为装修得好,用餐环境也好。


  3、“驱动大家一起向前冲的,不是分配的欲望,而是创造的欲望”

  2019年底到任你就发现了全聚德集团存在的挑战和问题,但是一系列改革是从2020年中才真正开始的,中间的考虑是什么?

  周延龙:发现问题之后,什么时候动手去改变它,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判断。在商言商,做企业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财务数据透明公开的上市公司,要持续增长、稳定股价,要不断给投资人创造新的效益和增量价值,靠什么?就靠存量产品和固有业态的稳定,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举个例子,当时我来以后,就发现很多设施、设备老旧——再好的机器快速运转多年,也需要定时保养。但永远有新的指标要求,停不下来。因为店面一装修,就要花上三四个月,停业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而过去的三年,也是我们重整旗鼓再出发的三年。我前几天还看到一句话,感受很深,就是you will never be ready to prepare(你永远不会准备好),就像我们,不会准备好应对这么大的一场风险,同样也没有准备好风险就这样过去了——永远不会准备好,准备好了就意味着停止,所以就要不停地做各种准备,等待是最可怕的。我们这三年最重要的是没有等,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店铺改造、菜品研发、组织调整,大家都没有躺平。


  4、“从一鸭独大到多品牌、多平台、多产品”

  现在改革推进了两三年,成效如何?

  周延龙:现在可以说还在一个“种植期”,改革成果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刚刚半年报出来了,我们仍然没有达到历史高位,但好的是,实现了质的扭转。希望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全聚德集团的业绩可以快速恢复,这听起来有些急功近利,但业绩是一个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我们的方向和逻辑是正确的,也能给员工信心,给市场信心。

  最终要实现的改革目标是怎样的?

  周延龙:集团还是要坚持双轮驱动,未来一方面深耕餐饮;另一方面快速实现食品产业的规模扩张。具体来说,要实现三大结构调整:

  第一是多品牌结构调整。全聚德从2007年上市到现在,已有16年的时间了,集团的多品牌发展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短板,就是全聚德品牌一盘独大,其他品牌不管从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来说,相差都比较悬殊。所以从今年开始,集团开始大力支持其他子品牌发展,比如四川饭店年内应该要扩大到7~8家;丰泽园饭店现在正在筹划第三家直营门店。

  第二是门店盈利结构调整。希望通过店面改造、菜品调整、组织激励等措施,提升每个门店的盈利能力,彻底改变单纯依赖三大店的模式。现在已经呈现出一些好的迹象,但需要关注的是这个增幅是偶然性的,还是可持续的,我们还是要善作善成,做了一定是奔着成,而不是阶段性的。

  第三是产品结构调整。从一个支柱性产品扩展到若干具有支撑能力的产品,这样才能稳住食品的基本盘。这些方面都调整到位之后,全聚德集团就会呈现新的发展面貌:一方面产业链更完善、更健康,可以实现自身的快速生长;另一方面具有更强的品牌吸纳能力,进化成一个更有影响力的餐饮、消费平台。


  5、“怀着敬畏之心做老字号”

  有调研显示,很多老字号的改革都不是很成功,站在改革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投入产出比很低的事情;另一方面,今年旅游市场复苏之后,全聚德集团的业绩也随之反弹了,这样利弊权衡之下,是否会影响改革的决心?周延龙:举个例子来说吧,现在旅游市场起来了,我们可以马上大量恢复以前热卖的真空鸭生产——现在依然是北京伴手礼市场排名第一的单品,放量之后肯定会比现在要卖得好,但是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就是因为这个产品本身出现了问题,当前市场不错可能只是暂时的。所以我们现在坚定地去推新品切片鸭,逐步用这种更合理的、生命周期更年轻的产品去替代真空鸭。但创新肯定会有代价,会有阵痛,不过只要是符合商业逻辑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最后一定会进入到良性上升的轨道。说句实在话,全聚德品牌目前还有着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但我们一不能吃老本,像现在我们可以说创造了几个项目,比如和平门店“中华一绝•空中四合院”、王府井店“宫囍•龙凤呈祥”、前门店“中轴食礼”文化体验店三个新的门店形态,今年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都超过全店营业收入的40%~50%,市场反响都很不错;二是不甘心,这样一个老字号,很早就发行了烤鸭票,启用了第一代职业经理人,建立了博物馆,成为中国餐饮第一股——一直都很有前瞻性的创新。我特别有幸在全聚德集团生涯的第四年,也就是明年迎来全聚德160岁的生日,也希望能确确实实为品牌再次赋能。

点赞

收藏

转发

手机扫码查看/分享
为你推荐
10000万
其他方向
申报日期: 2023-09-25 / 2023-10-12
10天截止
订阅通知 立即申报
10000万
其他方向
申报日期: 2023-09-25 / 2023-10-12
10天截止
订阅通知 立即申报
10000万
其他方向
申报日期: 2023-06-01 / 2023-10-31
29天后截止
订阅通知 立即申报
10000万
其他方向
申报日期: 2023-01-13 / 2023-12-31
60天后截止
订阅通知 立即申报
在线客服 客服软件
在线客服系统